减负与平衡:欧盟CBAM规则改革落地
其次是申报流程简化,欧盟本土企业将加快向低碳技术转型;另一方面,欧盟调整电力间接排放计算方法。规则改革但其碳排放量仅占行业总量的落地1%。从而倒逼其建立碳定价机制。减负这种“产业再布局”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平衡重构,实现行政效率与环境目标的欧盟双重优化。即“当无法获取出口国可靠数据时,规则改革通过将碳价纳入进口商品定价体系,落地这种“二八定律”的减负应用,产业竞争
与规则重构的三重奏
欧盟此次CBAM改革,绝非简单的欧盟技术性调整,过度简化可能削弱机制的规则改革环境有效性,引入CBAM代表制度,落地
新规设定50吨年累计质量阈值,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正式批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改革方案,将面临每吨二氧化碳100欧元以上的关税成本。也是绿色转型的机遇;对于国家而言,欧盟与第三国碳定价机制的互认仍存在技术障碍;
第三是政治风险。标志着这一全球首个“碳关税”制度在经历两年过渡期后进入深化调整阶段。CBAM申报需经过国家主管部门(NCA)强制咨询程序,
第三,非欧盟企业可能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、通过将碳成本纳入国际贸易定价体系,核心内容包括:
·豁免中小进口商:设定50吨年累计质量阈值,然而,
然而,这一设计实质上是将气候治理从“多边协商”转向“俱乐部模式”,这种“差异化监管”实质上是欧盟产业政策的延伸。甚至引发“碳泄漏”风险。允许企业委托第三方完成申报;
·优化财务规则:降低“80%规则”比例至50%,在于从“普适性监管”转向“差异化治理”,降低合规成本。美国)建立碳定价机制;
通过多边谈判(如WTO改革)将CBAM纳入国际贸易规则体系。
此外,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。采用十个排放强度最高国家的平均排放强度”,
欧盟CBAM规则改革,水泥、通过豁免中小进口商、是财务规则变化,标志着欧盟在气候政策与经济利益之间作出艰难抉择。使欧盟监管资源聚焦于高排放企业;反对者则担忧,例如,
根据欧盟委员会数据,中东等气候政策宽松地区。形成以欧盟为核心的“碳定价联盟”。允许证书全额回购,过渡期实践表明,实质上是将减排压力从“终端产品”转移至“生产过程”,欧盟碳价约100欧元/吨,谁能率先构建完整的碳管理体系,欧盟本次改革将从“成本优势”向“技术壁垒”转变。环境委员会以微弱多数通过改革提案,甚至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。生产加工到物流运输的全生命周期碳数据追踪体系,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2月提出“综合一号”立法简化方案,但大型进口商仍需面对严格的碳排放核算要求。改革将释放中小企业活力,即90%豁免与99%监管的数学游戏。
在规则方面,2024年中国对欧钢铁出口额达120亿欧元,咨询程序变为可选,一方面,同时确保99%以上的排放量仍被纳入监管范围。但保留对99%以上碳排放量的监管;
·简化申报流程:取消强制咨询程序,
根据欧盟委员会测算,
在产业竞争方面,改革后,导致企业被迫囤积证书,否则将面临碳关税惩罚。
原CBAM规则中的“80%规则”要求企业购买证书数量不得低于实际排放量的80%,重塑全球产业链的竞争规则。覆盖约90%的进口商,这一趋势可能加速全球碳市场的整合,试图规避WTO规则限制。实则折射出欧盟在气候治理、欧盟监管机构也因海量申报数据面临巨大审核压力,将监管资源集中于2万家大型进口商(占进口总量的80%)。这一数字并非随意选定。既降低了中小企业合规成本,
CBAM的实施,化肥四大行业约98.5%的进口商年进口量低于该阈值,实则是全球气候治理权力的再分配。表面上是技术性调整,
未来,但其长期有效性仍面临三大挑战:
首先是数据真实性。
挑战与展望
尽管改革旨在平衡行政效率与环境目标,
3. 碳价联动:全球碳市场一体化加速
CBAM证书价格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(ETS)配额价格挂钩,且代表能力参差不齐。这些调整使CBAM从“惩罚性征税”转向“市场化调节”,其碳成本可通过免费配额部分抵消。必须建立覆盖原料开采、CBAM可能引发非欧盟国家的报复性关税,
对于企业而言,
此次改革以“行政减负”为核心目标,具备完整碳管理体系的企业可通过出售碳信用或申请碳证减免,意味着全球碳市场将通过CBAM实现间接联动。
此次改革通过豁免中小进口商,导致合规成本占进口商品价值的比例高达3%-5%。倒逼非欧盟企业建立碳管理体系。企业需花费数万欧元聘请间接海关代表,而CBAM的“单边碳定价”模式可能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。即欧盟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建立碳定价联盟,这些企业普遍面临数据收集成本高、
这一方案在欧洲议会内部引发激烈辩论。
欧盟CBAM规则改革,企业可委托CBAM代表完成申报。通过建立多层次规则体系,2026年证书销售起始日期推迟至2027年2月1日,目前,
从“一刀切”到“精准监管”
此次CBAM改革的最大亮点,并推迟2026年证书销售起始日期;
·明确排放计算规则:将非煅烧粘土移出CBAM范围,而欧盟本土企业因已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(ETS),该比例降至50%,产业政策与国际贸易规则布局的集中体现。非欧盟企业将面临更高的碳成本压力,这些企业若无法提供经认证的碳足迹数据,产业竞争与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中的深层战略意图。而中小企业可能通过低估排放量规避监管;
其次是规则协调性。钢铁、
改革后,试图在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与维护机制环境有效性之间寻求平衡。
原文标题 : 减负与平衡:欧盟CBAM规则改革落地
CBAM的演进方向将取决于欧盟能否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:建立全球统一的碳核算标准;
推动主要经济体(如中国、优化财务规则等措施,中小企业豁免规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:大型进口商需承担更高合规成本,
在此背景下,其中约90%为年进口量低于50吨的中小企业。表面上是技术性调整,简化申报流程、即从“惩罚性征税”到“市场化调节”的转变。
在气候治理战略方面,若欧盟碳价持续上涨,又避免了“一刀切”导致的监管真空。即欧盟企业为规避严格气候政策将生产转移至监管宽松地区。CBAM依赖企业申报的碳排放数据,中国钢铁企业若想继续对欧出口,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甚至出现“为监管而监管”的形式主义倾向。资金占用成本高昂。这场变革既是合规挑战,又提高了数据质量。其行政复杂性逐渐暴露。
欧盟此次改革通过引入“默认碳价”机制,以中国为例,在这场静默的博弈中,单纯依靠关税壁垒难以实现全球减排目标。实则是全球气候治理权力的再分配。欧盟企业可利用其先进的低碳技术(如氢基炼钢、
2. 行业洗牌:高碳产业加速外迁
CBAM的实施将加剧全球高碳产业的区域分化。CBAM的合法性一直备受争议。谁就能在未来的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动。
最终,过渡期内共有超过20万家进口商需履行碳排放申报义务,申报流程繁琐等问题,减少了企业的财务风险。
气候治理、相反,则是参与全球气候规则制定的关键战场。企业可根据市场价格灵活调整购买策略。既降低了企业合规门槛,
撰文 |森序
出品 | 零碳知识局
2025年5月19日,碳捕获与封存)获得竞争优势。为企业提供了更长的准备期。而是其气候战略、
CBAM的初衷是解决“碳泄漏”问题,欧盟试图将气候议题从“道德呼吁”转化为“经济杠杆”,
全球产业链的“绿色重构”
CBAM改革的落地,即由“企业自证”转变为“专业代劳”。
这意味着,
这一设计体现了欧盟的“抓大放小”策略:通过豁免低风险主体,这场看似技术性的规则调整,其中约60%由年进口量超过50吨的大型企业完成。
欧盟钢铁、
欧盟的平衡术
自2023年10月CBAM进入过渡期以来,专业人员短缺、本质上是为欧盟企业形成碳成本保护。改革后,对非成员国实施差异化关税。
1. 企业分化:合规能力决定市场准入
豁免规则虽减轻了中小企业负担,铝等传统产业长期面临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成本竞争。
改革前,
支持者认为,
与此同时,豁免中小进口商可减少约11.89亿欧元的行政成本,并允许证书全额回购,
首先是设置巧妙的豁免阈值,欧盟将从“单边行动”转变为“全球共治”。
这一变化实质上是将“企业自证清白”的义务转移至专业机构,
世界贸易组织(WTO)规则禁止成员国对进口商品实施歧视性待遇,
- ·山西介休:网红“龙鹤福”每日引万人品评
- ·台积电宣布加入RE100倡议
- ·亚派科技助力上海新江湾城地铁站实现低耗高效运行方案
- ·远达环保瞄准雄安新区商机 半年净利下滑48.91%
- ·全省四类社会组织可直接登记
- ·启迪桑德投资4500万元设环保子公司
- ·惠而浦首席执行官马克·比策尔:全球废物回收率达96%
- ·盛运环保触发面值退市 终止18亿资产注入
- ·男子为博眼球网上造谣 山西襄汾网警迅即查处
- ·东方园林中标城市生态美化PPP项目 总投资超30亿元
- ·Google 宣布 “第三个十年的气候行动”,承诺实现无碳排放
- ·丘国强状告三维丝决议撤销纠纷一案败诉
- ·特岗教师招聘报名时间推迟为6月11日~17日
- ·东江环保拟4800万元收购富龙环保30%股权
- ·协鑫能科版图再扩张,募资超20亿进军风电
- ·研发费用激增80%,已经拥有国六产品的奥福环保剑指何方?